作者:布拉德·麥克唐納(Brad Macdonald)和羅恩·弗雷澤(Ron Fraser)
轉載自:《費城號角》(Philadelphia Trumpet),2016年7月
這是一篇最初於2012年發表的文章的略為更新版本。
預言
你相信聖經的預測能力嗎?
七年前,《號角》總編輯傑拉爾德·弗勒里(Gerald Flurry)預測了一個由德國領導的歐盟與亞洲主要大國之間短暫聯盟的形成,主要是基於貿易和商業。弗勒里先生的預測基於聖經《以賽亞書》中的一個預言。
2015年,中國提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一家由中國主導的新國際銀行,專門設計來挑戰美國的全球經濟領導地位。美國試圖說服其他國家不要加入,但失敗了——甚至連最親密的盟友也不例外。德國現在即將成為亞投行的第四大股東。根據一份提名名單,德國還被提議擔任該銀行五個副主席職位之一。
現在正在展開的情景正是先知以賽亞所描述的末世將要發生的事情。這再次證明了聖經預言的精確性,以及上帝實現這些預言的能力——以及我們時代的緊迫性。
從戰略角度看,中國歡迎一個強大的歐洲來對抗美國。與美國不同,由德國領導的歐洲在亞洲沒有軍事基地或直接的軍事利益,因此中國不認為一個軍事化、政治上強大的歐洲是威脅。
以賽亞的預言正走向實現。它與《以西結書》和《啟示錄》中的平行預言相聯繫,清楚地描繪了德國與中國之間正在發展的相互依存關係,並揭示了驚人的結局。
《以賽亞書》第22章和第23章以幾種不同的方式指出了這兩個巨大的市場。在《以賽亞書》23:1中,中國被稱為其古代名稱「基提」(Chittim)。同一節經文將德國主導的歐盟稱為預言寫作時存在的一個主要經濟強國所用的術語:古推羅(Tyre)。
在這個預言中,今天的北方大貿易強國(以推羅為原型)與中國、海洋(第2、4、11節)、大洋(「大水」,第3節)、船隻(第1和14節)以及海上商貿(第8節)相關聯——所有這些都在一個巨大的國際市場背景下。
《以賽亞書》23:13提到了「迦勒底人」(Chaldeans)和「亞述人」(Assyrian)。從預言角度看,這些術語指的是末世的一個偉大歐洲強國,一個由德國領導的教會與國家聯盟,其聖經身份是亞述(Assyria,或Asshur)。
《以西結書》27:1-6中的相關預言再次使用與海上貿易相關的術語,描述了推羅(在《但以理書》11章中稱為「北方之王」)與亞述人(德國)以及基提(中國)之間通過海洋進行的商人貿易。這一主題在第8-9、12和22-25節中繼續圍繞主要主題推羅展開,推羅是預言中北方之王的原型。
第21節中提到的國家是在與推羅貿易的背景下。其他國家,尤其是希臘(雅完,Javan),現在是德國領導的歐盟的虛擬附庸國,以及俄羅斯(米設和土巴,Meshech and Tubal),因歐盟債務而暴露巨大並極度依賴德國出口,也在第13和15節中被提及。日本和東南亞(陀迦瑪,Togarmah)也在第14節中被納入其中。
這一切表明,一個擁有全球貿易海路的巨大貿易強國與中國在預言中的「末後日子」(《但以理書》10:14)建立了強大的聯繫。
從整體上看,《以賽亞書》23章和《以西結書》27章的預言與《啟示錄》13:16-17和《啟示錄》18章完全吻合。這些都明確指向當前世界上兩個主要貿易集團——德國主導的歐盟和中國——的相互依存關係。
看看這個預言今天是如何實現的吧。事實令人震驚。從2005年到2015年,歐盟對中國的總出口從590億美元攀升至1930億美元。
同期,歐盟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一倍多,從1820億美元飆升至3950億美元。
德國佔歐洲對中國出口的45%,以及歐盟從中國進口的28%。
2014年,中國在柏林開設了其首個歐洲商會,希望進一步促進與歐洲的經濟關係和投資。2015年,德國與中國的貿易總額達到1770億美元。如果當前趨勢持續,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德國出口的最大單一目的地。
也許有人會嘲笑我們讓聖經預言指導我們對世界事件的分析。但事實越來越難以否認:德國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歐洲正在轉變成德國設計的創造物;德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正變得越來越健康和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