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治·L·約翰遜(George L. Johnson)
大使學院出版社,1973年
上帝是三位一體還是家族?耶穌基督是上帝還是僅僅是人?耶穌是上帝的親生子還是被收養的兒子?聖靈是人還是上帝創造的力量?這些關於上帝本質的問題,將在這本小冊子中得到解答。
第一章:三位一體是聖經教導的嗎?(第7頁)
相信上帝是一個本質卻有三個位格,是基督教的核心教義之一。三位一體的概念被大多數自稱基督徒的人所接受,無論是天主教徒還是新教徒。
1966年的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發現,97%的美國公眾相信上帝。其中,83%的人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
然而,儘管如此多人相信三位一體,這一教義對大多數基督教平信徒來說並不清晰易懂。事實上,大多數人既沒有欲望也沒有動力去理解他們教會的教導。很少有平信徒意識到三位一體教義存在任何問題。他們只是想當然地接受它——將神秘的教義細節留給神學家。
如果平信徒進一步探究,他們會遇到類似以下的令人沮喪的聲明:「人的心智無法完全理解三位一體的奧秘。試圖完全理解這奧秘的人將失去理智,而否認三位一體的人將失去靈魂」(Harold Lindsell 和 Charles J. Woodbridge,《基督教真理手冊》,第51-52頁)。
這樣的聲明意味著三位一體的概念必須被接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僅僅因為教義而接受它而不加以證明,完全違背聖經。上帝啟示保羅寫道:「凡事都要驗證;持守那美好的」(帖撒羅尼迦前書 5:21)。
彼得進一步告誡基督徒:「……要隨時準備回答每一個問你們心中盼望理由的人……」(彼得前書 3:15)。因此,基督徒有責任證明上帝是否是三位一體。
清晰解釋的困難(第8頁)
如果你僅限於閱讀為平信徒準備的流行宗教文獻中關於三位一體的文章,你會得出結論:三位一體在聖經中無處不在且清晰可見。然而,如果你開始閱讀更專業的聖經百科全書、詞典和書籍,你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越深入研究,你會發現三位一體的基礎極其不穩固。
清晰解釋三位一體的內在問題幾乎在每篇專業文章或書籍中都有體現。
《新天主教百科全書》開篇說道:「在20世紀後半葉,要提供一個清晰、客觀且直截了當的關於三位一體奧秘的啟示、教義演變和神學闡述的說明是很困難的。三位一體的討論,無論是羅馬天主教還是其他教派,呈現出一種不太穩定的輪廓」(第十四卷,第295頁)。(本小冊子中強調部分為作者所加。)
但為什麼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義如此難以理解?為什麼如此重要的教義會呈現出不穩定的輪廓?難道聖經中沒有關於三位一體教義的清晰啟示嗎?基督和使徒們難道沒有明白地教導它嗎?
當然,聖經中應該充滿關於如此重要主題的教導。然而,遺憾的是,「三位一體」這個詞從未出現在聖經中。
「『三位一體』這個詞不是聖經用語,當我們用它來定義教義時,我們並未使用聖經語言」(《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三位一體」條目,第3012頁)。
不僅「三位一體」這個詞從未出現在聖經中,也沒有實質證據表明存在這樣的教義。
在最近一本關於三位一體的書中,天主教神學家卡爾·拉納(Karl Rahner)承認,過去的神學家們「……對一個簡單的事實感到尷尬:實際上,聖經並未明確提出『內在』三位一體的教義(即使約翰福音的序言也不是這樣的教義)」(《三位一體》,第22頁)。(作者強調。)
其他神學家也承認,約翰福音第一章——序言——清楚顯示了基督的預先存在和神性,並未教導三位一體的教義。在討論約翰的序言後,威廉·牛頓·克拉克博士(Dr. William Newton Clarke)寫道:「這裡沒有三位一體;但在神格中存在區別,上帝中的二元性。這種區別或二元性被用作獨生子的基礎,以及道成肉身的可能性的關鍵」(《基督教神學概要》,第167頁)。
約翰福音第一章清楚顯示了基督的預先存在。它還展示了上帝的二元性。正如克拉克博士指出,這是道成肉身可能性的關鍵——上帝可以成為人的事實。
使徒約翰明確表明耶穌基督是上帝(約翰福音 1:1-4)。然而,我們在這一章中找不到關於三位一體的討論。
更多聖經對三位一體的「證明」?(第9頁)
過去最常被用來「證明」三位一體的著名經文可能是約翰一書 5:7。然而,許多神學家承認,這段經文可能是公元八世紀後才被添加到新約手稿中的。
請注意Jamieson、Fausset 和 Brown 在他們的評論中所寫:「唯一以任何形式支持『在天上,有父、道與聖靈,這三位是一。在地上有三個見證……』的希臘手稿是都柏林的Montfortianus,顯然是從現代拉丁文《武加大譯本》抄寫而來;Ravianus 從《康普盧滕斯多語聖經》抄寫;那不勒斯的一份手稿,邊緣由近代的手寫添加了這些詞;Ottobonianus,298,屬於十五世紀,其希臘文僅是隨附拉丁文的翻譯。所有古老版本都省略了這些詞。」
他們在100多年前寫下的評論結論至今仍然有效。更保守的《新聖經評論》(修訂版)也「靜靜地」同意Jamieson、Fausset 和 Brown 的看法:「……這些詞顯然是後加的註解,正確地被《修訂標準版》(RSV)甚至從其邊緣排除」(第1269頁)。
《皮克聖經評論》的編輯們更雄辯地表達了他們的信念,認為這些詞不是原文的一部分:「『三個見證』後的著名插文甚至未被《修訂標準版》印刷,這是正確的。它引用了父、道和聖靈的天上見證,但從未在早期的三位一體爭論中使用。沒有值得信賴的希臘手稿包含它。它首次出現在公元四世紀晚期的拉丁文本中,進入《武加大譯本》,最終進入伊拉斯謨的新約」(第1038頁)。
學者們清楚認識到約翰一書 5:7 不是新約文本的一部分。然而,一些基要派人士仍將其作為三位一體教義的聖經證據。
甚至大多數較新的新約翻譯也不包含上述詞語。它們未出現在Moffatt、Phillips、《修訂標準版》、Williams 或《活聖經》(意譯版)中。
因此,很明顯,這些詞不是受啟示的正典的一部分,而是由「近代之手」添加的。約翰一書中的這兩節經文應當讀作:「因為有三者作見證:靈、水與血,這三者合一。」
三者作見證。但它們見證什麼?三位一體嗎?我們將會看到。
見證什麼?(第11頁)
靈、水與血見證了耶穌基督——上帝之子——在我們裡面再次活出祂的生命。約翰在第11-12節中澄清了這一點:
「這見證就是上帝賜給我們永生,這生命在祂的兒子裡面。有子的人就有生命;沒有上帝之子的人就沒有生命。」
但這三個元素——靈、水與血——如何具體見證這一基本聖經真理呢?「聖靈與我們的靈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 8:16)。(我們將在第三章中看到更多關於聖靈作用的內容。)
水代表洗禮,見證舊我的埋葬和新生命的開始(羅馬書 6:1-6)。血代表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償還了我們的罪債,使我們與上帝和好(羅馬書 5:9-10)。
現在明白為什麼基督命令使徒們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馬太福音 28:19)。首先,耶穌並未命令使徒們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以表明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經中未指明這種關係。
那麼,為什麼要使用這三個名字施洗?答案很清楚。
奉父的名施洗,因為上帝的良善帶領我們悔改(羅馬書 2:4),並且父是「天上地下全家之名所從出者」(以弗所書 3:15)。奉子的名,因為祂為我們的罪而死;奉聖靈的名,因為上帝賜下祂的靈,使我們成為祂所生的兒子(羅馬書 8:16)。
許多神學家誤解了父、子與聖靈在每個人救恩中的角色。三位一體教義是這種誤解的結果。
三位一體不是聖經教義。它沒有聖經事實的基礎。那麼,這一教義是如何被教會相信的呢?
三位一體的歷史(第15頁)
古代的一神論觀念因耶穌基督的突然出現而被打破。這裡有一個人聲稱自己是上帝之子。但這怎麼可能呢?猶太人幾個世紀以來相信只有一位上帝。如果接受「這個耶穌」的聲稱,在他們看來,他們的信仰將與周圍多神教的異教徒無異。如果祂是上帝之子,他們整個一神論體系將崩潰。
當耶穌明確告訴當時的一些猶太人祂是上帝之子時,有些人準備用石頭砸祂,因祂褻瀆神(約翰福音 10:33)。
為了解決神格中多數的問題,猶太社群簡單地拒絕了耶穌。直到今天,正統猶太人仍不接受耶穌的彌賽亞身份。然而,更自由派的猶太人至少承認祂是一個偉人——甚至可能是一個先知。
但「新」基督教仍面臨一個問題。支持者如何解釋只有一位上帝,而不是兩位呢?
「教會制定三位一體教義的決定性推動力,是教會對基督絕對神性的深刻信念,這一點是基督教從起源開始對上帝觀念的轉折點」(《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三位一體」條目,第3021頁)。
但基督的神性並不意味著需要三位一體教義,我們將在第二章中看到。

源於希臘哲學(第15頁)
早期教父中有許多人深受希臘哲學教育,他們從中借用了二元論和靈魂不朽等非聖經概念。然而,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大多數神學家通常小心地指出,他們並未從希臘哲學的三位一體或古埃及和巴比倫的三位一體中借用三位一體的觀念。
但有些人不那麼謹慎地作出這種區分。「雖然三一或三位一體的概念是基督教的特徵,但它並非獨有。在印度教中,例如,我們遇到了梵天、濕婆和毗濕奴的三位一體;在埃及宗教中,有奧西里斯、伊西斯和荷魯斯的三位一體,構成一個神聖家族,就像中世紀基督教畫中的父、母與子一樣。也不僅僅是在歷史宗教中我們發現上帝被視為三位一體。特別讓人回想起新柏拉圖主義對最高或終極現實的看法,這是由柏拉圖提出的……」(《黑斯廷斯聖經詞典》,第十二卷,第458頁)。
當然,其他人有三位一體的事實本身並不意味著基督徒借鑒了它。McClintock 和 Strong 使這種聯繫更加清晰。
「在第一世紀末和第二世紀期間,許多學者從猶太教和異教轉向基督教。他們將柏拉圖的觀念和術語帶入了基督教神學學校」(「三位一體」條目,第十卷,第553頁)。
在他的書《基督教思想史》中,Arthur Cushman McGiffert 指出,反對那些認為只有一位上帝且基督是被收養或被造之物的論點的主要理由是,他們的觀點與柏拉圖哲學不符。這種教導「對神學家來說是冒犯的,特別是對那些感受到柏拉圖哲學影響的人」(同上,第240頁)。
在第三世紀後半葉,薩莫薩塔的保羅試圖復興收養主義,認為耶穌在受洗前只是一個普通人,直到上帝的靈降臨在他身上,使他成為受膏者,即基督。在他對耶穌基督身份的信仰中,他「拒絕了當時大多數基督論推測所依據的柏拉圖實在論」(同上,第243頁)。
在關於三位一體的章節結尾,McGiffert 總結道:「……正統神學家以此為傲,認為在三位一體教義中,宗教與哲學達到了最高的表達」(第一卷,第247頁)。
柏拉圖哲學對三位一體教義的影響幾乎無法否認。
然而,三位一體的觀念遠早於柏拉圖。「雖然通常認為閃族部落是一神教的,但無可爭議的事實是,世界各地幾乎所有的神祇都是三位一體的。這一規則適用於東半球和西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此外,人們觀察到,以某種神秘的方式,三位一體的三個位格是一體的……阿塔納修斯(一位生活在埃及的第四世紀基督徒)的定義適用於所有異教宗教的三位一體」(《埃及信仰與現代思想》,James Bonwick, F.R.G.S.,第396頁)。
正是阿塔納修斯對三位一體的表述被天主教會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上採用。阿塔納修斯是來自亞歷山大的埃及人,他的哲學也深深植根於柏拉圖主義。
「亞歷山大教義學校尊崇亞歷山大的克萊門特和奧利金——希臘教會最偉大的神學家——為其領袖,採用寓言方法解釋聖經。其思想受到柏拉圖的影響:其強項是神學推測。阿塔納修斯和三個卡帕多西亞人都是其成員……」(《天主教普世會議》,Hubert Jedin,第29頁)。
為了解釋基督與父上帝的關係,教父們認為有必要使用當時的哲學。他們顯然認為,如果他們的宗教聽起來像當時流行的異教哲學,會更容易被接受。這些人精通哲學,這種哲學影響了他們對聖經的理解。
三位一體教義——受到當時哲學的影響——在第四世紀初被教會接受,這是在基督死後三百多年。即使神學家也承認,三位一體是第四世紀的創造,而非第一世紀!
「解經家和聖經神學家,包括越來越多的羅馬天主教徒,承認不應毫無保留地說新約中有三位一體主義。還有另一個密切相關的認識——當人們談論毫無保留的三位一體主義時,已從基督教起源時期轉移到了第四世紀的最後四分之一。直到那時,所謂的明確三位一體教條『三位一體的上帝』才完全融入基督教生活和思想中」(《新天主教百科全書》,「三位一體」條目,第十四卷,第295頁)。
尼西亞會議(第19頁)
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亞會議上,亞歷山大教會的兩名成員——認為基督不是上帝而是被造之物的司鐸阿里烏斯(Arius),以及認為父、子、靈是同一存在以三種形式(或三種關係,如一個人同時是父親、兒子和兄弟)存在的執事阿塔納修斯(Athanasius)——提出了他們的觀點。
尼西亞會議並非如人們可能假設的那樣由教會領袖召集,而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召集。他的動機遠非屬靈,而是希望解決引發的爭議。
「公元325年,君士坦丁皇帝召集了一個教會會議在比提尼亞的尼西亞舉行。他希望通過對日益增長的基督徒群體表示相當大的青睞來穩固他的王位,教會的活力和團結對他有利。亞利安爭議威脅到它的團結並危及其力量。因此,他承擔起結束這場紛爭的任務。有人向他建議,可能是西班牙主教霍修斯(Hosius),他在宮廷中有影響力,如果召集一個代表整個教會——東方和西方——的會議,可能會恢復和諧。君士坦丁本人當然對爭議的內容既不知情也不關心,但他渴望結束這場爭議,霍修斯的建議對他來說是明智的」(《基督教思想史》,第一卷,第258頁)。
教會選擇跟隨這兩人中的哪一位,多少是武斷的。君士坦丁其實並不在乎做出哪個選擇——他只想要一個團結的教會。(阿里烏斯被流放,但後來被君士坦丁召回,經過審查後發現無異端之嫌。)
會議上的大多數人並未準備好站在爭議的任何一方。「關於這個問題——基督與上帝的關係——只有少數亞利安人和不多的代表堅定不移地堅持亞歷山大(阿塔納修斯)的觀點,形成了清晰的立場。大多數成員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他們拒絕阿里烏斯的提法,也不接受其對手的提法……投票並不能反映會議內心的信念」(《大英百科全書》,第十一版,「尼西亞會議」條目,第641頁)。
會議否決了阿里烏斯的觀點,這是正確的,但他們沒有替代方案。因此,阿塔納修斯的觀點——也是少數意見——勝出。否決亞利安主義並非完全接受阿塔納修斯。然而,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教會不得不——無論對錯——維護尼西亞會議的決定。
會議後,三位一體成為教會的正式教義,但爭議並未結束。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因這一教義而被其他基督徒殺害的基督徒,比所有羅馬異教皇帝殺害的還要多。然而,儘管有如此多的爭鬥和殺戮,雙方都沒有聖經的立足點。
第一個基督教三位一體主義者(第12-14頁)
多個世紀以來,大多數新教和天主教會的核心教義一直是三位一體。這一教義如此重要,以至於《天主教百科全書》聲稱:「這(三位一體),教會教導,是耶穌基督——上帝之子——來到世上向世界傳達的關於上帝本質的啟示,也是她(天主教會)向人類提出的整個教義體系的基礎。」
天主教和新教神學家都引用安提阿的提奧菲盧斯(Theophilus of Antioch,約公元180年)作為第一個撰寫這一最重要教義的人。但如此重大的教義在近兩個世紀的宗教著作中被避而不談,不是很奇怪嗎?这幾乎與美國作為一個國家的時間一樣長。
此外,提奧菲盧斯對傳統三位一體——「父、子與聖靈」——的提及充其量是模糊的。請注意他在評論創世記第一章第四天創造時所寫:
「正如太陽永遠充滿,從未減少,上帝也永遠完美,充滿所有的力量、理解、智慧、不朽和一切美好。但月亮每月虧損,以某種方式死去,作為人的象徵;然後它重生,成為新月,作為未來復活的模式。同樣地,在發光體之前的三天,也是三位一體的象徵,即上帝、祂的道和祂的智慧」(《教父前集》,「提奧菲盧斯致奧托呂庫斯」)。
這是第一個被認為教導三位一體教義的神學家的聲明。但他的聲明真的教導了這個嗎?
簡單地讀它——他並未說上帝是三個位格的三位一體,也未說聖靈是該三位一體的一部分。他只是提到上帝、祂的道和祂的智慧。
神學家試圖從這一不尋常的聲明中想像出「他們的三位一體」——然而,即使是《教父前集》的編輯也在腳註中指出,翻譯成英文的「智慧」一詞在希臘文中是 sophia,提奧菲盧斯在其他地方用它指代子,而不是聖靈。
提奧菲盧斯不可能從聖經中得到三位一體的觀念——如果他真的心中有三個位格的三位一體(從前述聲明看來似乎不太可能),因為聖經中從未暗示上帝是三位一體。
從提奧菲盧斯的時代起,又過了幾個世紀,這一教義才成為天主教教義的一部分。直到第四世紀的最後二十五年,「所謂的明確三位一體教條『三位一體的上帝』才完全融入基督教生活和思想中」(《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聖三位一體」)。
由此可見,這一「核心教義」在天主教和新教中並非「一次交付給聖徒的信仰」(猶大書 3)的一部分,而是在猶大時代或之前,並非由後來的神學家添加的。
三位一體教義並非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向世界傳達」的內容。祂來是為了宣講祂即將到來的王國的好消息,建立祂真正的教會,為所有悔改的人獻出生命作為犧牲,並賜予受洗者上帝的聖靈——這靈使信徒能與父和子合一。
第二章:耶穌是誰?(第21頁)
聖經並未教導三位一體教義。但我們仍需回答一個問題:耶穌基督是誰?祂是一個過著完美生活的人,以至於上帝在祂受洗時決定稱祂為自己的兒子嗎?還是祂是成為人並為全人類而死的上帝?
過去,在大多數神學圈中,拒絕三位一體教義通常也包括拒絕基督的神性。但在這本小冊子被歸類為亞利安異端之前,讓我引用天主教神學家卡爾·拉納(Karl Rahner)的話:
「……我們必須願意承認,如果三位一體教義必須被視為錯誤而放棄,宗教文獻的大部分仍可幾乎不變……基督教的道成肉身觀念即使沒有三位一體也不必改變。
「因此,基督教虔誠實際上從道成肉身教義中只記住了『上帝成為人』這一點,而未從這一真理中得出關於三位一體的任何清晰信息,這並不奇怪」(《三位一體》,第10-12頁)。
拒絕三位一體教義並不構成對道成肉身——基督神性的拒絕。事實上,他所說的表明,實際上,這一教義毫無意義。
耶穌是問題所在(第21頁)
直到今天,基督教仍對耶穌基督到底是誰、是什麼感到困惑。大多數人相信一個神秘的三位一體,而少數人激烈地認為基督是被造之物。兩者都沒有真相。
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困惑?
耶穌是誰,在聖經的篇章中清楚表明。這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當基督徒忙於互相逐出教會並殺害對方,爭論耶穌是誰時,答案一直在聖經的頁面中,而這種解釋與今天大多數教會教導的不一致。基督不是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祂也不是上帝創造的——祂是創造者上帝!
起初(第22頁)
要了解耶穌是誰,讓我們回到起初。聖經中至少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提到了起初——創世記第一章和約翰福音第一章。
使徒約翰在他的福音書開始時描述了耶穌來到地上作為人類救主之前是誰、是什麼。
「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充滿恩典和真理」(第1-3、14節)。
如果我們在新約中只讀到這裡,我們就能毫無疑問地知道耶穌基督是上帝,祂是在創世記 2:7 中創造人類的那一位。因為約翰清楚地說,道——成為基督的那一位——創造了萬物。如果基督徒清楚理解這些經文,就不會有亞利安爭議或三位一體教義。
但使徒約翰並不是唯一寫到基督預先存在的新約作者。請注意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話:「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我們的祖宗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裡海裡受洗歸於摩西;都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因為他們喝的是那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哥林多前書 10:1-4)。
保羅清楚告訴我們,耶穌基督是舊約的上帝——那位與摩西說話並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一位。這清楚表明,成為子的那位是舊約的上帝,而不是父上帝。
然而,三位一體教義假設上帝在舊約中以父的身份顯現,在新約中以基督的身份顯現。
聖經中的上帝二元性(第23頁)
上帝的複數性不僅僅是某些人所說的「尊嚴複數」。
在基督前六百年,先知但以理記錄了一個異象:「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到了古之日者面前……」(但以理書 7:13)。這裡描述的「人子」無疑是後來成為耶穌基督的那一位。但以理接著看到祂被賜予統治權和一個永不毀滅的王國(第14節)。這裡提到的「人子」很難僅僅是一個肉身的人類!
在這個例子中,古之日者是在新約中被稱為父的神聖存在。
耶穌基督在祂的貴人比喻中提到了同樣的事件,祂(自己)前往遠方(天堂)接受王國,然後返回(路加福音 19:12)。
上帝家族的二元性也在大衛的詩篇 110 中提到:「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第1節)。這裡提到了兩個不同的「主」。一個是父上帝,另一個是成為耶穌基督的那一位。保羅向猶太基督徒引用這段經文,直接應用於耶穌基督:「祂何時對哪個天使說過,坐在我右邊,等我使你的仇敵作你的腳凳呢?」(希伯來書 1:13。)
子也是上帝嗎?第8節回答:「但對子祂說,你的寶座,哦上帝,永恒不變……」毫無疑問,舊約中提到父上帝和耶穌子是兩個不同的存在。
麥基洗德是誰?(第26頁)
現在請注意希伯來書 5:6-7:「基督也是這樣,並未自己榮耀自己作大祭司,而是那位對祂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的那位榮耀祂。祂在另一處又說,你永遠是按麥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
因此,基督擔任麥基洗德的職位。麥基洗德是誰?祂是構成上帝的一位。
在創世記 14:18 中,祂被稱為撒冷王和至高上帝的祭司。請注意為什麼祂不可能僅僅是人類。使徒保羅在希伯來書 7:2-3 中進一步描述祂:
「亞伯拉罕將所得的十分之一給了祂;祂按解釋首先是公義之王,然後是撒冷之王,即和平之王;無父,無母,無族譜,無生之始,無命之終;像上帝之子一樣,永遠作祭司。」
保羅在這些經文中不可能描述一個人類,甚至不是天使,因為他描述的是一個永恒存在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永恒存在。
麥基洗德是至高上帝的祭司。誰是至高上帝?當然是父!耶穌基督說:「我父比我大」(約翰福音 14:28)。而且麥基洗德仍然活著(如果你仔細閱讀希伯來書 7:8,你會看到保羅重複了這個極其重要的事實),仍然是那位大祭司。但基督也是大祭司(見希伯來書 7:26;8:1)。不可能有兩個大祭司同時擔任同一職位,因此麥基洗德和耶穌基督必須是同一位。
因此,我們看到,即使在聖經第一卷中,也顯示了上帝的複數性,雖然對這一真理的清晰理解直到耶穌在新約中揭示之前無法得知。耶穌說:「……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以及子願意向誰揭示的人,沒有人知道父是誰」(路加福音 10:22)。
耶穌來揭示父(第27頁)
新約中清楚區分了基督與父。摩西看到並聽到的上帝不是父上帝,這再次證明基督是舊約的上帝。「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翰福音 1:18)。基督來到地上,部分原因是要揭示父,並展示神格中存在的家庭關係。但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談。
除非耶穌向我們揭示父,否則我們無法認識祂。「我父將一切交給我,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以及子願意向誰揭示的人,沒有人知道父是誰」(馬太福音 11:27)。
YHVH 一詞的含義(第27頁)
在原啟示文本的希伯來文中,通常用兩個不同的詞來指上帝。創世記中首次使用的「上帝」一詞是 Elohim。
第二個詞——我們將在此解釋——是 YHVH(通常錯誤地發音為「耶和華」)。這個詞在《欽定版聖經》中通常翻譯為「主」(大寫字母)。它首次使用的地方是創世記 2:7。是耶和華上帝——YHVH——用塵土造人。耶和華上帝是在伊甸園中直接與亞當和夏娃打交道的那一位。正如我們在約翰福音第一章看到的,是道——耶穌基督——創造了萬物。
因此,舊約的耶和華上帝成為了新約的耶穌基督。這一事實通過 YHVH 一詞的語法派生有趣地得到了說明。
YHVH 一詞被拉比來源解釋為包含三個希伯來詞:HYH 意為「曾是」,HVH 意為「是」(字面上的「現在時」——希伯來文中不使用「是」這個詞),以及 YHYH 意為「將繼續是」。
將它們結合起來,YHVH 實際上意為「曾是-是-將繼續是」的存在。即使希伯來語言學者也同意,YHVH 必須從某種形式的「存在」動詞(曾是、是、將是)派生而來。
因此,根據祂的名字,上帝確實涵蓋了時間的所有方面——過去、現在和未來。這與瑪拉基書 3:6:「因為我是耶和華,我不改變」;希伯來書 13:8:「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以及啟示錄 1:8:「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伽,是開始也是結束,說這話的是主,祂是、曾是、將來是,全能者」完全一致。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從詞源學上看,耶穌基督和 YHVH 可以等同。然而,這只是圖景的一小部分,因為舊約和新約的明確陳述提供了壓倒性的證據,證明舊約的上帝是成為耶穌基督的那一位。(欲了解更多關於這一重要主題的資訊,請立即索取免費文章「耶穌在人世誕生前是誰、是什麼?」)
人們因基督而絆倒(第28頁)
在以賽亞書第八章第13和14節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關於萬軍之耶和華的非常有趣的預言。
「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以祂為你們所懼怕的,所敬畏的。祂必作聖所,卻向以色列兩家作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向耶路撒冷的居民作陷阱和網羅。」
大多數《欽定版聖經》的版本註明這些經文指的是後來成為耶穌基督的那一位。但更準確的證據在新約中可以找到。
使徒彼得在他的第一封書信中寫道:
「經上也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了一塊首要的房角石,是揀選的、寶貴的,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所以,對你們信的人,祂是寶貴的;但對不順從的人,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並且是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甚至對那些不順從話語而絆倒的人,他們也是被指定如此的」(彼得前書 2:6-8)。
路加福音 2:34 中也提到了同樣的預言。無可否認的事實是,耶穌基督是舊約的上帝,是許多人絆倒的石頭。
當時的宗教領袖無法理解耶穌如何可能是上帝。然而,他們抄寫了幾世紀的舊約充滿了關於祂的預言。他們確實被蒙蔽了,正如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九至十一章中所解釋的,直到今天大多數人仍是如此。
當耶穌基督——舊約的上帝——作為人活在世上時,天上只剩下一位上帝——父。我們發現耶穌向天上的父祈禱:
「現在,父啊,求你用你自己的榮耀榮耀我,就是創世以前我與你同有的榮耀」(約翰福音 17:5)。
猶太人和亞利安人很難相信上帝可以成為人。然而,新約解釋說這確實發生了。神格中的一位成為人,使我們有機會成為上帝。
使徒保羅在寫給腓立比人的書信中解釋了這個概念。《增補聖經》使這段經文更清晰。在腓立比書 2:5-8 中,他鼓勵腓立比人:
「你們當有基督耶穌同樣的態度、目的和謙卑的心,讓祂成為你們謙卑的榜樣……祂雖然本質上與上帝同一,且具有上帝的形式(擁有使上帝成為上帝的一切屬性的完全),卻不認為這種與上帝平等的地位是必須急於抓住或保留的;反而剝奪了自己(所有的特權和應有的尊嚴),以僕人(奴隸)的形象出現,成為像人一樣,並出生為人類。在以人的形式出現後,祂進一步自卑順服,甚至順服至死,且是十字架上的死!」耶穌基督是上帝。但祂自願放棄了作為上帝的地位,成為一個有形的人類,來到地上為我們而死,使我們得救。
經常被重複的經文:「因為上帝如此愛世人,甚至賜下祂的獨生子,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16),其真正影響和重要性變得顯而易見。
有多少創造者?(第24-25頁)
許多古代民族在他們的神話中保留了世界創造的記述。雖然這些故事可能有所扭曲,但它們確實包含某些與其他更可靠的古代文獻共同的基本元素。例如,古危地馬拉基切瑪雅人的聖書《波波爾·烏》(Popol Vuh)包含一個與聖經相似的創造故事。它以類似創世記 1:2 的空虛景象開篇:
「地的表面尚未顯現。只有平靜的海和廣闊的天空。什麼也沒有……黑暗中,夜晚裡只有靜止和沉默」(《波波爾·烏》,諾曼:俄克拉荷馬大學出版社,1950年,第81頁)。
在這片水域和混亂的陰鬱中,創造開始了。
但與傳統觀念中一位創造者完成所有工作的概念不同,瑪雅人的記述講述了兩個存在。特佩烏(Tepeu)和古庫馬茨(Gucumatz),「創造者」和「製造者」,被稱為「祖先」,聯合起來完成這一任務:
「特佩烏和古庫馬茨在黑暗中聚在一起……他們一起交談……討論和商議;他們達成一致,聯合他們的言語和思想……然後他們計劃創造,以及樹木和灌木的生長,生命的誕生和人的創造。」
故事接著講述「要有光」,乾地的出現,植物、動物和人的出現,與創世記非常相似。
請注意,瑪雅人講述的是兩個創造存在,而不是一個。
他們實際上保留了一個在創世記原始希伯來語背景之外通常不被理解的細節。因為聖經也顯示創造涉及兩個不同的個體,而不是通常假設的一個。
當創世記 1:1 開篇說:「起初上帝……」,這裡使用的希伯來詞「上帝」是 Elohim。它是複數形式,可以指多於一個。請注意創世記 1:26 從原始希伯來語正確翻譯為:「上帝說,我們要照我們的形象造人。」
大多數自稱基督徒的人會覺得想像多於一個存在作為創造者很陌生。然而,Elohim 可以表達複數性。創世記第一章中的這個詞意為「上帝」,但在家庭關係中。新約談到「父上帝」和「子上帝」,即成為耶穌的那一位。他們是兩個不同的存在,但都是上帝。兩者從永恆以來一直在一起。「太初有道(子),道與上帝(父)同在,道就是上帝」(約翰福音 1:1)。他們一起計劃創造,由子上帝執行(約翰福音 1:3;歌羅西書 1:16)。請注意以弗所書 3:9:「……上帝(父),藉著耶穌基督創造萬物。」
因此,聖經揭示實際上有兩個靈性存在——兩個不同的個體聯合起來進行創造——正如瑪雅人的記述驚人地所述。
第三章:聖靈是人嗎?(第30頁)
我們已經看到,耶穌基督是、曾是並將永遠是上帝。然而,你可以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搜索聖經,找不到關於聖靈的類似教導。聖經並未教導聖靈是上帝家族或三位一體的第三位成員。
這不是反三位一體的偏見意見。即使是三位一體神學家也承認這一事實!
在討論聖經中三位一體教義的證據時,W. N. Clarke 博士寫道:「新約開始了這項工作,但未完成;因為它沒有關於聖靈的類似教導(如同約翰福音 1:1-18 關於基督神性的教導)。基督的獨特本質和使命被追溯到上帝存在的基礎;但聖靈的神性從未顯示出類似的基礎。新約中的思想從未指向這一目標。因此,聖經朝著本質三位一體的教義邁出了第一步,即一個上帝中的三重性,但它未邁出完成該教義所需的第二步」(《基督教神學概要》,第168頁)。(作者強調。)
神學家不得不承認,聖經中沒有證明聖靈的神性或人格的證據。為了得出三位一體教義,他們必須超出聖經。
卡爾·巴特(Karl Barth),20世紀最著名的神學家之一,承認教會在得出三位一體教義時超越了聖經。
「聖經缺乏明確聲明,父、子和聖靈具有同等本質,因此在同等意義上是上帝本身。另一個明確聲明也缺失,即上帝僅以父、子和聖靈的方式存在。這兩個超越聖經見證的明確聲明是教會三位一體教義的雙重內容」(《上帝之道教義》,第437頁)。
既然神學家承認聖經不是三位一體教義的來源,他們如何能將其與聖經教導——受啟示的聖經應是教義的來源(提摩太後書 3:16)——相協調呢?
答案是,他們不能。他們必須坦率承認痛苦的事實。
聖經中的上帝之靈 (第32頁)
耶穌基督的個性從聖經中可以得到充分證明,但對於聖靈的個性卻沒有這樣的證據。
《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的作者說道:「舊約顯然不將上帝的靈視為一個人,無論是在嚴格的哲學意義上,還是在閃族意義上。上帝的靈只是上帝的力量。如果有時它被表現為與上帝有所區別,那是因為耶和華的氣息在外部行動(以賽亞書 48:16;63:11;32:15)。」讓我們繼續聽他們的解釋:
「舊約作者很少將情感或智力活動歸因於上帝的靈(以賽亞書 63:10;智慧書 1:3-7)。當使用這樣的表達時,它們僅僅是修辭手法,這可以用事實來解釋,即『靈』(rûah)也被視為智力行為和情感的所在地(創世記 41:8)。在舊約或拉比文獻中也找不到上帝的靈是上帝與世界之間的中介者的概念。這種活動屬於天使,儘管有些在其他地方歸因於上帝之靈的活動也被歸因於他們」(《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第十三卷,第574頁)。
在舊約中,上帝的靈被描繪為祂的力量。這力量是那位成為耶穌基督的上帝,作為天父的執行者,創造了整個宇宙的力量。這些神學家也承認,當聖靈被說成一個人或以個人的方式出現時,聖經作者僅僅是將聖靈擬人化,就像他們對智慧或其他屬性所做的那樣。
那麼新約呢?他們說:
「儘管新約中關於上帝之靈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舊約的延續,但在新約中逐漸揭示出上帝的靈是一個人的觀念。」
但這似乎只有在你預先假設上帝是三位一體的情況下才成立。我們將看到,只有少數經文可以勉強被解釋為將聖靈呈現為一個人,而在每種情況下,這都只是由於語法上的誤解。
讓我們再次引用《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的內容:
「新約文本的大多數顯示上帝的靈是某物,而不是某人;這在聖靈與上帝的力量之間的平行關係中尤為明顯。」
雖然神學家們希望聖經說聖靈是一個個體,但他們必須承認,與聖靈相關的大多數經文表明它不是某人,而是某物。即使是對聖靈的擬人化也不能證明它的個性。
「當上帝的靈被賦予類似個人的活動時,例如說話、阻礙、渴望、居住(使徒行傳 8:29;16:7;羅馬書 8:9),我們不能立即得出結論,認為在這些段落中上帝的靈被視為一個人;同樣的表達也被用於修辭上擬人化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見羅馬書 6:6;7:17)。因此,『褻瀆聖靈』這一短語的上下文(馬太福音 12:31;參見馬太福音 12:28;路加福音 11:20)表明,這裡指的是上帝的力量」(《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第十三卷,第575頁)。在這樣的承認之後,幾乎難以想像還有哪位神學家能繼續教導聖靈是一個個體——然而,有些人還是這樣做了。

希臘語語法的一課 (第35頁)
大多數神學家認為有一個地方將聖靈描述為一個人,這可以通過希臘語的一課來解決。在希臘語中,像羅曼語系(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法語等)一樣,每個名詞都有所謂的性別;也就是說,它是陽性、陰性或中性。詞語的性別與它是否真的是陽性或陰性無關——它更多是一種語法工具。
三位一體神學家最常依賴的證明聖靈是人的經文是約翰福音第14、15和16章。在這裡,耶穌被記載為將聖靈稱為「保惠師」。與「保惠師」——parakletos——這個詞一起使用了代詞「他」,然而,使用個人代詞「他」的原因是出於語法,而不是神學或靈性原因。
在希臘語中,所有代詞必須在性別上與它們所指的詞一致,因此當提到希臘詞parakletos時使用了代詞「他」。只有約翰將聖靈稱為parakletos——「保惠師」。新約其他作者使用的是pneuma這個詞,意思是「氣息」或「靈」。這是舊約中使用的希伯來詞rûah的希臘語對應詞,意為「靈」。Pneuma是一個語法上中性的詞,總是以代詞「它」來表示。
然而,受三位一體教義影響的《欽定版聖經》翻譯者在翻譯與pneuma相關的代詞時,通常將其錯誤地翻譯為陽性。有一個他們沒有錯譯的例子見於羅馬書 8:16:「那靈自己與我們的靈同作見證,證明我們是神的兒女。」
約翰使用parakletos並不能證明聖靈是一個個體。因為如果僅僅一個名詞的性別就能成為聖靈個性的基礎,那麼聖靈從舊約到新約的性別就改變了,舊約中希伯來語的「靈」在多數情況下是陰性,較少情況下是陽性。
希伯來語中「靈」是陰性的事實確實導致一些人認為聖靈是神格中的陰性存在。他們相信三位一體包括聖父、聖母和聖子。有趣的是,他們的信仰被三位一體論者譴責,而後者使用同樣的伎倆來證明聖靈是陽性存在!
聖靈——上帝的孕育力量 (第38頁)
聖靈是什麼?正如我們之前看到的,神學家承認上帝的靈是上帝的力量。除非他們有三位一體的先入之見,否則他們沒有理由相信其他。
聖靈,或新約中稱為聖靈,是耶穌基督被孕育的力量。「耶穌基督的誕生是這樣的:他的母親馬利亞與約瑟訂婚後,在他們同居之前,她被發現懷了聖靈的孩子」(馬太福音 1:18)。
當約瑟因為馬利亞懷孕而準備離開她時,「主的使者在夢中向他顯現,說:『大衛的子孫約瑟,不要怕迎娶你的妻子馬利亞,因為她所懷的是從聖靈來的』」(馬太福音 1:20)。
耶穌是由聖靈的力量在馬利亞的子宮中孕育的。他出生時,頭腦中帶有上帝的靈。他成為上帝的兒子,為我們而死,使我們也有機會成為上帝。
使徒保羅清楚地教導了這一重要的聖經真理,我們剛剛在羅馬書 8:16 中讀到:「那靈自己與我們的靈同作見證,證明我們是神的兒女。」保羅的意思不是某種感傷的方式,他接著在下一節中表明:「若為兒女,便是後嗣,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
保羅在希伯來書 1:2 中繼續指出,耶穌基督是一切事物的後嗣。如果我們的頭腦中有上帝的靈,我們就有機會與耶穌基督一起繼承萬物。上帝的靈與我們的頭腦結合,我們再次被孕育(或受孕)——這次是靈性上的,而不是最初的肉體上的。我們成為一個新的人。
「願頌讚歸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祂按著祂的大憐憫,藉著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使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得前書 1:3)。第23節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可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聖靈以上帝的本性孕育我們。這種靈性孕育賦予我們上帝的本性和心智。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中,我們繼續在上帝的理解和心智中成長和發展,直到耶穌基督再來到這地上時,我們最終誕生於上帝的家庭並成為不朽(哥林多前書 15:49-52)。
我們如何獲得這靈呢?使徒彼得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提到的五旬節那天給出了答案。當彼得在講道結束時被問及該怎麼做時,他回答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使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使徒行傳 2:38)。
這裡我們再次可以看到為什麼在馬太福音 28:19 的「洗禮公式」中提到了聖父、聖子和聖靈。聖父上帝是帶領我們悔改的那一位;聖子上帝——耶穌基督——是為我們過去的罪得赦而死的那一位;而聖靈是聖父上帝孕育我們的力量。(欲了解更多關於聖靈的信息,請索取我們的免費重印文章《你如何能被上帝的力量充滿》。)
聖經的真理多麼顯而易見。聖靈是上帝的力量。它不是一個人。它是我們被孕育成為上帝兒子的力量。
聖靈是什麼? (第36-37頁)
聖靈是像聖父上帝和耶穌基督一樣的人嗎,如三位一體教義所教導的那樣?
讓我們檢查聖經的簡單、清晰的證詞,看看上帝的聖靈是什麼。
首先,它是上帝的力量。「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靠勢力,不是靠才能,乃是靠我的靈」(撒迦利亞書 4:6)。先知彌迦宣稱:「我因耶和華的靈滿有力量、公平和勇氣……」(彌迦書 3:8)。
其次,它是智慧和悟性的靈、謀略和能力的靈、知識和敬畏耶和華的靈(以賽亞書 11:2)。
第三,它是一份禮物。受洗後,你將領受「聖靈的恩賜」(使徒行傳 2:38)。它被傾倒出來。「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使徒行傳 2:17)。「……聖靈的恩賜也澆灌在外邦人身上」(使徒行傳 10:45)。
第四,要使聖靈有效,必須激發它。「所以我提醒你,要激發神所賜的恩賜」,保羅提醒年輕的傳道者提摩太(提摩太后書 1:7)。
第五,上帝的靈可以被熄滅(帖撒羅尼迦前書 5:19)。
第六,它是上帝的孕育力量(馬太福音 1:18;羅馬書 8:9)。
第七,它是上帝對我們履行祂應許的保證(以弗所書 1:14)。
第八,它將神的愛廣泛傳播在我們心中(羅馬書 5:5)。
第九,它必須被更新(提多書 3:5-6)。
請注意,在所有這些經文中,沒有一個特徵甚至暗示「人」。一個人會做這些事嗎?一個人會被「傾倒」、「熄滅」、「更新」嗎?一個人會住在另一個人裡面或住在人的心裡嗎?
欲了解更多證明聖靈不是人的證據,請參見馬太福音 1:20。這裡我們讀到基督是由聖靈孕育的。然而基督稱神為祂的父,而不是聖靈(約翰福音 14:16)。如果聖靈是一個人,它將是基督的父親——這證明聖靈不是一個人,而是聖父上帝使用的力量——就像人使用電力一樣。
進一步考慮。如果聖靈是一個人,耶穌基督就向錯誤的對象禱告。在四福音書中,我們發現基督對神說話——而不是聖靈——作為祂的父親。
保羅不承認三位一體 (第39頁)
使徒保羅今天可能被許多三位一體論者視為褻瀆者,因為他在給教會的問候中忽略了聖靈。在他給羅馬人的引言中,他稱自己是聖父上帝和耶穌基督的使徒,但沒有提到任何第三者。
他在其餘書信的問候中也忽略了聖靈。他的標準問候是:「願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和主耶穌基督歸於你們」(哥林多前書 1:3)。這一問候在哥林多後書 1:3、加拉太書 1:3、以弗所書 1:2、腓立比書 1:2、歌羅西書 1:2、帖撒羅尼迦前書 1:1、帖撒羅尼迦後書 1:2、提摩太前書 1:2、提多書 1:4 和腓利門書 1:3 中重複出現。
所有這些問候都毫無變化——聖靈始終被排除在外(如果三位一體教義正確,這是一個重大疏忽——確實是褻瀆)。
只有在哥林多後書 13:14 中,聖靈與神和耶穌一起被提及,且僅與團契或交通有關。聖靈不是神格的第三位。
第四章:上帝是一個家庭 (第41頁)
早期神學家被驅使去解釋耶穌基督的出現。一些人通過捏造三位一體教義找到了他們的解釋。但既然上帝不是三位一體,且耶穌基督是上帝,那麼神格中的關係是什麼?上帝是一還是兩個獨立的神,因此基督教是多神教嗎?
在第二章中,我們發現聖經教導耶穌基督是舊約中的上帝,祂成為肉身來到這個地球為人類而死。祂被稱為上帝的兒子,祂稱上帝為祂的父。到現在,關係應該變得清晰——上帝是一個家庭。
我們在第三章中發現,通過上帝之靈的孕育,我們也可以成為上帝的受孕之子——再次是一個家庭關係。當我們理解上帝是一個家庭——上帝按照祂的種類繁殖——我們不再面臨三位一體教義固有的問題,也不必面對崇拜多神的問題。
只有一個上帝家庭,但目前有兩個成員,將來會有更多。耶穌被稱為「許多弟兄中的長子」(羅馬書 8:29)。
看看你自己。無論是已婚還是單身,你都是一個家庭的一部分。你有父母,也許還有自己的孩子或孫子。然而,你仍然是一個家庭。
是上帝創造了人並將他安置在地球上。祂創造了婚姻和家庭關係,作為祂神聖家庭的預表。(欲了解更多關於這個極其重要的主題的信息,請索取免費小冊子《為什麼要結婚!》)
上帝的名字是複數 (第42頁)
創世記 1:1 和 26 中使用的希伯來語「上帝」是 Elohim。Elohim 是複數形式。雖然這個詞本身並不能證明神格中有兩個存在,但它允許聖經其他部分清楚表明的複數性。
根據我們從聖經其餘部分的理解,這個詞 Elohim 可以像我們的英語詞「家庭」、「團體」、「教會」或「人群」一樣運作。這些詞通常被視為單數並採用單數動詞形式,但它們都包含多個成員。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2:20 中為我們舉例說明。談到教會時,他說:「但如今肢體雖多,卻是一個身體。」
上帝是一個家庭。目前這個上帝家庭中有兩個成員,聖父上帝——家庭的頭、立法者——和耶穌基督,聖子——發言人、創造者。但 Elohim 這個詞不僅僅是雙數。希伯來語中有雙數形式,但那將是 Elohaim。然而,上帝家庭註定是真正的複數——擁有許多成員。這就是 Elohim 這個詞所描述和允許的。
相信三位一體會模糊上帝為人類準備的真正目的。如果我們被教導上帝是三個位格的封閉三位一體,我們就會忽視上帝的真正目的是創造更多上帝家庭成員的事實。
看看創世記 1 的創造記述:上帝按照魚的種類創造了魚,按照鳥的種類創造了鳥,按照動物的種類創造了動物。但在第26節,上帝創造了人——不是按照任何動物種類,而是按照上帝的種類——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樣式。「神(希伯來語,Elohim)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並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
上帝按照祂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人類比其他創造物偉大,因為上帝賦予他心智能力。他有管理所有生物的權柄。人不是動物。他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按照上帝的種類被創造的。
新約中的教導 (第43頁)
使徒約翰理解上帝對人類的計劃。請注意他在約翰一書 3:1 中寫道:
「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這裡是家庭關係——不是封閉的三位一體),使我們得稱為神的兒女;因此世人不知道我們,因為不知道祂。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當祂顯現時,我們必要像祂,因為我們要親眼看見祂的真體。」
耶穌基督,那位舊約中的上帝,創造者上帝,成為肉身,死而復活,作為上帝計劃的一部分,使人成為上帝。耶穌基督不是唯一的上帝之子。他現在是唯一出生的兒子,但正如約翰所寫,「當祂顯現時,我們必要像祂。」我們現在是受孕的兒子,在復活時將成為上帝的出生之子。
上帝的計劃顯然是要將許多兒子帶入祂的家庭。「因為萬有都為祂而有,也藉祂而有,祂為要領許多兒子進榮耀裡去,就使救他們的元帥(耶穌基督)因受苦難得以完全,這是合宜的」(希伯來書 2:10)。
聖經的篇章充滿了這一點——上帝對人的偉大目的。然而,這個世界的大多數基督徒卻對這一核心聖經真理視而不見。為什麼?因為撒但欺騙了全世界(啟示錄 12:9)。上帝不是封閉的三位一體,祂是一個家庭——一個你可以成為其中一員的家庭。
為什麼有這種欺騙? (第44頁)
為什麼撒但將三位一體教義強加於世界?因為他不想讓你取代他的位置!撒但最初被創造來執行上帝在地球上的統治。但他拒絕服侍創造者,甚至煽動叛亂,試圖將上帝從宇宙統治者的位置上趕下台(以西結書 28:11-19;以賽亞書 14:12-14)。三分之一的天使與路西弗聯合進行這場叛亂,並與他一起被逐回地球(啟示錄 12:3-4)——永遠失去了在上帝政府中統治的資格。然而,撒但和他的惡魔同夥在基督實際回來之前仍保留職位。
然而,既然他們已被取消資格,他們不希望任何人取代他們的位置。因此,在近6000年的人類歷史中,他們試圖向全世界隱藏上帝令人震驚的真理。如果他們能讓你相信三位一體,你就會被欺騙,以為神格只由三個位格組成。那麼你永遠不會在最狂野的夢想中想像你被創造是要誕生於上帝家庭——實際上在統治這個地球中有一席之地!
撒但希望你認為上帝是一個有限的三位一體——而不是一個成長的家庭或王國,我們可以通過上帝的恩典進入其中。
這就是真相。這就是關於三位一體的真相。上帝的家庭並不像撒但希望你相信的那樣對人類封閉。
它對你、你的家庭和全人類敞開大門。在基督回來時,你可以被塑造成與上帝完全一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