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展開的所有驚人事件中,有一件尤為突出,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事件:德國已經控制了歐洲。
歐盟正處於危機之中。金融災難正在推翻其成員國的政府。沉重的債務迫使各國向歐盟領導人求助。德國擁有聯盟中最強大的國家經濟,並已定位自己來提供這種幫助——但代價高昂。柏林正一步步控制其他歐洲國家,並接管整個統一項目。警覺的觀察者對這些事件懷有疑慮,有些人已經公開表達意見。看到德國人獲得如此大的權力讓許多人感到不安,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德國正在實現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想要卻未能實現的目標:控制歐洲。
要認識到這一發展的重大意義,人們需要了解歷史。這當然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震撼事件,但更近期的歷史也深刻揭示了當今歐洲正在發生的真正危險。這段歷史的背景是南歐激烈爭奪且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腹地:巴爾幹半島。
在20世紀初,德國希望擴張其帝國。柏林想要控制巴爾幹半島,並需要一個藉口來發動進攻。在那裡,它慫恿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提出苛刻的要求,使塞爾維亞人無法滿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在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引爆,當時奧地利大公弗朗茨·斐迪南被一名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槍殺。德國以此暗殺事件為理由發動戰爭。不久,整個歐洲陷入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塞爾維亞軍隊抵抗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進攻,巴爾幹地區血流成河。1915年,貝爾格萊德淪陷於德國領導的軍隊,德國統治該地區三年。直到戰爭即將結束時,這座被摧毀的首都才最終被塞爾維亞和法國軍隊解放。德國控制巴爾幹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當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試圖主宰歐洲時,南斯拉夫再次成為其首要目標之一。1941年4月,德國、意大利和匈牙利軍隊發動進攻。重建的塞爾維亞首都再次被德國空軍摧毀。德國軍隊入侵貝爾格萊德,俘虜了數十萬南斯拉夫士兵。佔領的軸心國隨後通過分裂該國來消除南斯拉夫的威脅。德國將斯洛文尼亞併入第三帝國,並佔領了塞爾維亞的部分地區以及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柏林隨後建立了作為納粹傀儡政權的獨立克羅埃西亞國。它任命了一個法西斯、反南斯拉夫的分離主義運動“烏斯塔沙”來統治並執行其大屠殺行動。烏斯塔沙在集中營中殺害了數十萬塞爾維亞人和猶太人,有時使用極其殘忍的方法。沒有人能高估東歐人,尤其是巴爾幹地區人民,對德國人的恐懼。佔領的記憶仍然深深刻在他們的心中。
德國的佔領極其殘酷,特別是在南斯拉夫,尤其是對塞爾維亞人,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克羅埃西亞人與德國結盟,而塞爾維亞人則與之作戰。克羅埃西亞領導人安特·帕韋利奇以處決威脅強迫數萬塞爾維亞東正教徒改信羅馬天主教。為此,他獲得了梵蒂岡高級領導人的祝福和教皇庇護十二世的讚揚。教皇在1941年親自私下接見了帕韋利奇,儘管這位克羅埃西亞領導人的暴行證據早已廣為人知。正如馬克·阿倫斯和約翰·洛夫特斯在1991年的書《邪惡三位一體》中所寫,帕韋利奇也知道聖座將克羅埃西亞視為基督教的前沿。克羅埃西亞與教皇的特殊關係可以追溯到公元700年。戰爭結束時,梵蒂岡繼續保護這位逃亡的克羅埃西亞領導人,以及數千名戰犯和納粹分子。天主教領導人通過其臭名昭著的“鼠線”將帕韋利奇偷運到阿根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對軸心國的抵抗主要由塞爾維亞和親塞爾維亞力量領導。盟軍認可這些戰士並提供援助,於1944年將德國領導的軸心國逐出塞爾維亞。因此,在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戰爭中,美國和塞爾維亞人團結起來對抗他們共同的敵人:德國。在那個敵人被擊敗後,南斯拉夫在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元帥的統治下再次統一。即使該國展望更光明的未來,它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約一百萬人民的死亡而悲痛。
這段歷史為更近期的事件提供了重要背景。雖然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失敗了,但其領導人從未忘記他們的帝國夢想。在後來的歲月中,當他們覺得復興這一長期抱負的時機已到時,他們再次試圖主宰這個曾兩次被他們武力征服的地區。他們再次將目光投向巴爾幹地區。
當1989年柏林牆倒塌時,它將東德和西德重新統一為一個國家。西方領導人公開讚揚這一統一;然而,私下裡,他們中的許多人深感擔憂。最近公開的克里姆林宮會議官方記錄顯示,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的領導人私下討論了統一德國的危險。沒過多久,這些擔憂開始得到證實。1991年,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試圖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幾乎全世界都反對這一舉動,包括聯合國、北約,甚至歐洲經濟共同體。南斯拉夫陷入混亂。該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具有危險的不穩定性。顯而易見,如此巨大的地緣政治轉變將完全破壞巴爾幹地區的穩定。這就是為什麼全世界將這種情況視為危險——而這正是德國將其視為機遇的原因。
1991年12月,德國大膽違抗全球輿論,率先對這兩個分離國家給予外交承認。梵蒂岡,這位羅馬天主教克羅埃西亞的古老盟友,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抗議這一激進行動,於是德國威脅退出歐洲聯盟。這使這些國家陷入困境。歐洲領導人認為這個問題不值得爭鬥。歐洲經濟共同體其餘成員屈服並跟隨德國的立場。聯合國安理會也隨之效仿。《紐約時報》報導說:“安理會今天在與德國就南斯拉夫問題的對抗中退縮,因為德國在安理會的歐洲盟友決定不想與波恩發生重大衝突。”這些是納粹在上次世界大戰中曾主宰的地區。同一篇《時報》文章指出,通過對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的外交承認,“德國喚起了令人不安的歷史聯想”。觀察家對德國異常的自信感到震驚,並將其勝利視為其在歐洲內部新權力的重要標誌。
儘管有這些擔憂,美國還是改變了立場,跟隨德國的領導。這一驚人的外交政策轉變激怒了英國和其他美國盟友。這些國家曾希望歐洲統一項目能在美國的幫助下控制德國。然而,美國反而幫助德國將其意志強加於歐洲其他地區。這種早期未能對抗德國的情況為整個南斯拉夫地區乃至整個歐洲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1991年克羅埃西亞獲得獨立後,通過採用歌曲《謝謝你,德國》(“Danke Deutschland”)來承認其對歐洲恩人的感激之情。德國開始以軍隊和軍備支持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的分離共和國,不久之後,正如許多觀察家所預測的那樣,南斯拉夫爆發內戰。衝突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擴散到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塞爾維亞。許多觀察家表示,德國應負責任。美國國務卿沃倫·克里斯托弗說,德國對戰爭“負有一定責任”。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國際批評的焦點不是歐洲發動戰爭,而是未能介入收拾殘局。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歐盟和德國在該地區更加介入。
美國開始推行一項政策,鼓勵德國在歐洲的政治主導地位。它支持德國在克羅埃西亞的存在作為這一計劃的一部分。正如約瑟夫·多爾西在1995年8月所寫:“南斯拉夫最近的事件,雖然重要且危險,但只是美國-德國對歐洲整體計劃的一小部分。美國的解決方案是鼓勵和支持德國在東歐和西歐的霸權,因此德國在美國的全力支持下將成為歐洲唯一的強大力量。”
在克羅埃西亞獲得立足點後,德國在1990年代餘下的時間裡致力於利用其地位對抗塞爾維亞人。德國擴大了與南斯拉夫南部阿爾巴尼亞的聯繫。它還針對塞爾維亞南部的科索沃地區。德國通過支持一個在國際上未被承認的流亡政府為從塞爾維亞分裂科索沃奠定了基礎,該政府的總理駐紮在德國。德國為一個激進的阿爾巴尼亞游擊隊“科索沃解放軍”提供了資金支持,使其對塞爾維亞人發動恐怖主義運動。塞爾維亞人能看出這些事件的幕後推手。在1998年的一次塞爾維亞廣播中,評論員米利卡·祖伊奇指責德國煽動戰爭,並警告歐洲其他地區警惕德國法西斯主義的復興。他說:“很難理解和接受歐洲已經成為德國的奴隸。”
當南斯拉夫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對科索沃解放軍的暴力行為進行報復時,德國迅速介入。他們準備並渴望中和這個長期敵人。德國國防部長指責塞爾維亞人實施種族滅絕並設立集中營。德國人說服北約迅速採取行動制服塞爾維亞軍隊。Stratfor報導說:“德國正在領導一場快速且必要時採取軍事解決方案的運動,以解決科索沃衝突。”德國人再一次得逞。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軍隊致力於推進德國的國家利益。這場戰爭對塞爾維亞造成了致命打擊。《紐約時報》指出,這場衝突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國戰鬥機首次參戰”。《時報》說,這標誌著“德國從戰後和平主義的徹底解放”。它接著做出了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觀察:“德國參與對南斯拉夫的空襲具有潛在的爆炸性,因為它將證實塞爾維亞對西方的每一種黑暗懷疑。如果說本世紀塞爾維亞政策有一個執念,那就是阻止貝爾格萊德所認為的德國在巴爾幹的擴張主義。”
這一戲劇性的事件序列暴露了德國將南斯拉夫粉碎並將其轉化為歐洲殖民地的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塞爾維亞曾與美國聯盟對抗德國。在科索沃戰爭中,德國能夠招募美國的幫助來擊垮塞爾維亞。這個計劃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德國一舉使美國和歐洲屈服於其意志。它利用北約軍隊實現了自己的國家目標並中和了一個昔日的敵人。此外,巴爾幹的戰場為德國提供了一個測試和增強其軍事力量的領域。通過在那裡取得勝利,德國實際上開始為未來德國主導的超級大國構建東部支柱。
在系統性地拆解南斯拉夫後,德國鞏固了對該地區的控制。在科索沃戰爭後,北約——特別是美國——希望退出巴爾幹,並將軍事行動的責任轉交給歐洲人。北約於2002年開始撤軍。歐盟於2003年在波斯尼亞開始其首次警務任務。該地區很快成為歐盟軍事野心的試驗場,正如Stratfor當時所稱。這是Stratfor在2002年4月29日寫道的:“隨著美國承諾從巴爾幹撤出,德國將成為那裡的主導力量,並進而影響歐洲防務政策。”這一聲明被證明是多麼正確。
如今,斯洛文尼亞是歐洲聯盟的成員國。它於2007年加入歐元區,甚至在2008年的前六個月擔任過歐盟理事會主席國。克羅埃西亞於2013年成為歐盟成員國。從前南斯拉夫分裂出的所有其他國家以及鄰近的阿爾巴尼亞都在試圖成為歐盟成員國。馬其頓和黑山已被正式接受為歐盟候選國。包括塞爾維亞及其前省份科索沃在內的另外四個國家是潛在候選國。這一切為德國帶來了驚人的成功。
現在,隨著德國對歐洲的權力更加顯而易見,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的真實本質已變得無法忽視。很少有人在這些事件發生時認識到它們的重要性。《Trumpet》雜誌的主編傑拉爾德·弗盧里是其中少數人之一。他撰寫了多篇文章並錄製了多個電視節目,揭露德國的計劃。“看看南斯拉夫正在發生的事情,”他說。“我要告訴你,在這一切中,你都能找到德國的指紋和足跡。南斯拉夫正在發生的事情——塞爾維亞人對此感到憤怒,我認為他們有一定的理由。但德國是否在幕後真正積極地指揮北約?我可以在這裡的報告中向你展示,他們一直是設定日期攻擊塞爾維亞並推進戰爭的最積極的國家。”
1999年8月,弗盧里先生在《Trumpet》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題為“德國正在征服巴爾幹”。他寫道:“德國人再一次在構建一個帝國。他們從故意破壞巴爾幹穩定的策略到最終的出色接管,一直公開而積極。他們現在永遠不會離開巴爾幹半島。德國現在擁有通往亞得里亞海、地中海和東歐的巴爾幹走廊——實際上已經簽署、密封並交付。這是德國外交徹底性的傑作。”在2002年6月《Trumpet》雜誌的封面上,弗盧里先生將南斯拉夫描述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受害者,毫不誇張”。他寫道:“德國主導的歐盟現在控制著其新帝國的第一批殖民地。”
這些陳述並非僅僅來自深刻的新闻分析。它們的預測結果來自比歷史更可靠的來源。確實,要看到歐洲這一系列事件的重要性,人們需要了解歷史。但要真正理解其危險性,還需要其他東西。有一把鑰匙能解開重大事件的意義並顯示這些事件將走向何方。正是這把鑰匙使《Trumpet》雜誌在其24年的歷史中一直在敲響警鐘,警告德國將接管歐洲。正是這把鑰匙使《Plain Truth》雜誌在之前的50多年裡也這樣做。這把鑰匙就是聖經預言。
聖經中的預言生動地預示了我們眼前正在展開的事情。但它們不僅僅預測當前事件——它們還揭示了其災難性的結局。這些預言發出了強烈的警告,鑑於近期事件,這些警告變得更加迫切。預言預示了我們這個時代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復興,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帝國。這就是為什麼德國一再試圖構建帝國如此危險——以及其最近的成功如此令人震驚的原因。《啟示錄》第13章和第17章講述了歐洲十個王將在我們這個時代聯合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它被象徵性地描述為一個有十個角的獸:“你所看見的十角,就是十王,他們還沒有得國,但要與獸一同得權作王一小時。他們同心合意,將自己的能力和權柄交給那獸。”其他預言表明,這十王中最具主導地位的國家將是德國,而這個可怕的帝國將受到羅馬天主教會的精神影響和凝聚。
聖經並未明確說明歐洲哪些國家將聯合起來,但《但以理書》中的一個預言顯示,這個帝國將有東西兩條腿。這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上一直是如此。根據這些預言,赫伯特·W·阿姆斯特朗在60多年裡經常談到歐洲統一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仍是一片廢墟。他預言它將再次崛起。當這個國家在1949年被一分為二,東德被蘇聯佔領時,他說它將重新統一。他早就宣稱,歐洲國家將形成一個經濟集團,這將為政治乃至最終的軍事聯盟鋪平道路。1980年,在柏林牆倒塌前九年,他預見了該帝國東部支柱的建設,宣稱:“現在看來,完全有可能南斯拉夫會被納入這個復興的羅馬帝國。還有教皇的故鄉波蘭和羅馬尼亞,可能還有匈牙利。加上奧地利、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新聯合的歐洲將有一個由十個國家組成的聯盟,位於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大致區域內。”所有這些預言正在實現或已經成為歷史。
當今歐洲的狀況為聖經預言的準確性提供了驚人的證明。南斯拉夫淪為歐洲殖民地暴露了這個正在崛起的德國主導帝國的真實本質。這些事件應該幫助我們所有人認識到聖經關於接下來將發生什麼的警告的致命嚴重性。先知耶利米寫道:“有一個沸騰的鍋,面朝北方。”這個從北方滾燙的鍋象徵著歐洲,它已經到了任何人都能認出的地步。問題是,太多的個人被瑣碎的個人利益所吸引而未有留意。
在2003年3月的一篇題為“德國領導的歐盟征服南斯拉夫”的文章中,傑拉爾德·弗盧里引用了這一預言,他寫道:“如果人們稍微了解一點歷史,他們就能看到甚至感受到這種沸騰。但他們拒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即便是不久前的歷史。這個鍋沸騰之前只有短短幾年。”你對時代的緊迫性了解多少?聖經預言為當前事件提供的視角至關重要。正是因為這種視角,弗盧里先生十多年前才能寫道:“準備好自己。一個強大的軍事化德國再次在行進,這次的破壞將使其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罪行看起來像兒戲。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不久,整個歐洲將在德國的控制之下,而這僅僅是開始。”
今天,整個歐洲都在德國的控制之下——正如赫伯特·W·阿姆斯特朗所預測的,正如傑拉爾德·弗盧里所預言的,正如聖經所說的。如果你想更好地理解聖經預言在預測新聞發生前的重要性,並更好地體會時代的緊迫性,我們想免費向你贈送一本《Germany’s Conquest of the Balkans》。這是傑拉爾德·弗盧里在1999年首次撰寫的小冊子,但其通過聖經預言看待歷史的視角使其在今天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它已更新,包括更多近期事件,使其與當前情況保持一致。這本小冊子將讓你更深入地理解近期事件背景下歐洲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重大意義。